通常,人们把袒胸露背装解读为流行时尚。其实,这咱满大街遍网络的流行风是复古潮。
不信你到云冈石窟看看。
“人靠衣装,佛靠金装”
云冈石雕人物的服饰胡天胡帝,中西合璧,宝珠缨络,应有尽有,简直就是万国服饰博览会。
插播: 什么是 袈裟 的服装称作 袈裟 ,梵文译为 Kasaya 。
袈裟 的特点 : 1.由裁剪过的长形布条拼接而成。 2.染坏色,以便于区别于凡俗着装。(坏色并非想象中的“坏色”,而是指非正常色,是为了与印度民俗的着装区别而发明。)
袈裟 是为求解脱之人所穿的法服,其涵义绝不止于的佛像,袈裟上的条纹格子犹如万顷良田一般,这便是 福田衣 称号的来历,代表生命的滋长以及佛法的宏大无边与利己利人。
云冈石窟造像最具代表性的服饰叫 褒衣博带 。
“褒衣” 为宽襟大袖, “博带” 是束腰大带。
云冈大佛的褒衣博带是斜披着的,一侧肩膀裸露着。
至今,藏传徒仍沿用这种穿法。
再来看看云冈石窟造像的其他纷繁衣着吧!
· 1 ·
-- 袒右式 --
袒右式 袈裟服饰与本尊佛像庄严、静穆、超脱的品貌融为一体,显得庄重肃穆。
第十八窟的主尊身上袈裟远看如铠甲,好生奇特。
据说这尊高大威猛的立佛是参照太武帝的英姿雕凿的。
太武帝生前灭佛,死后却身披千佛袈裟永立佛国道场。
后人出于某种需要,让原本不共戴天的仇雠出现在同一道场,亲密无间,如兄如弟,真是“身后是非谁管得”。
袒右式
又可分为
右肩固定
和
右肩裸露
两种形式
。
- 右肩固定(多见于北朝时期) -
右肩固定 是北朝最常见的穿法。左领襟的袈裟自然下垂,右领襟半披于右肩,顺右手臂外侧经右手腕下面,搭于左肩。
插播: 什么是 僧袛支
佛像贴身着 僧袛支 (下图贴身衣) ,外层着袈裟,下身着长裙。 僧袛支 相当于穿在袈裟内的内衣,防止三衣滑落露出胸部。
- 右肩裸露 -
袈裟从右腋窝下(或侧腰部) 通过 , 袒露右肩 ,一直绕到左肩上。从正面看袈裟倾斜覆盖前胸。
· 2 ·
-- 通肩式 --
通肩式 佛装的构成是将宽敞轻薄的长衣紧紧贴在身上,衣服随佛像身体的凸凹起伏,形成若干等距离椭圆形的弧形,由肩头一直到膝干。
· 3 ·
-- 双领垂肩式 --
佛像的袈裟自北魏孝文帝以后,开始汉化。北齐、北周已创造出 双领垂肩 袈娑的样式,至唐代而大盛,可以说是艺术汉化的成熟表现。
· 4 ·
-- 褒衣博带式 --
褒衣博带 式佛衣是东传,在中原形成的符合中国人审美标准的新形式,是袈裟披法的中国化。
北极天寒,北欧渔民出海时会在脖子上系一根带子。据说领带就是从这儿来的。
你要是在云冈石窟认真看过,就会对这一传统的领带起源说产生强烈质疑——
第六窟中心塔柱西龛主像脖子下,分明挂着一条领带。
看他脸上那含蓄而得意的笑容,似在说:“看清了,领带下端不是现今那种三尖两刃刀式的,而是开叉的,像蛇信,很潮的。”
-- 其他形式 --
造像的服饰样式,在此只是简单的描述了主要的四种,远不是全部。
在云冈石窟不同的时期的不同造像中,还有众多的服饰种类和样式,诸如 供养天人的服式,飞天的服式,弟子的服式,金刚力士的服式,比丘的服式和其它天神俗人的服式 等等。这些服饰制式也体现了云冈石窟是一个由多元文化构织成的石窟文化艺术体系。
云冈的服饰太丰富太亮眼了,此处只能挂一漏万地说一点。想饱览盛况,还得移动玉趾,亲临云冈石窟。
大同传媒全媒体
本期编辑: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