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唐代诗人文秀《端午》一诗,描述了端午节流传最广的一种起源。
而早在
晋代,粽子就被正式定为
端午节
食品。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古人的生活缓慢而精致,光是一个粽子,吃一口,还得作一首诗。透过历史的纸张,我们还是先来领略一下古人们闲适的端午时光。
吃个粽子 发个“状态”
诗人和吃货是两个并不矛盾的词,在我国古代,越是文化人,就越讲究吃。吃完了,得发个状态,抒发一下自己吃后感想。比如
盛唐时期,京城长安流行一种名为
“
九子粽
”
的美食,唐玄宗李隆基在宫殿宴请群臣,品尝后曾赞誉
“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
。
唐代著名诗人元稹,则对小如初生绿菱的
“
迷你卖萌
”
粽子情有独钟,留下
“
绿粽新菱实,金丸小木奴
”
的诗篇。
在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而且花样繁多,种类齐全。宋代诗人张耒在以“端午”为题的词中写道:
“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
苏东坡也偏爱这口:
“不独盘中见卢橘,时于粽里得杨梅”,
说明对以蜜饯为馅的粽子赞不绝口。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陆游的《乙卯重五诗》弥漫了山野农家的烟火味,将平民百姓的端午节描绘得恬淡祥和,不觉让人误入诗中,流连忘返。
皇家过端午——讲究
百姓要过端午,皇家也是不例外。当然,皇家过端午的规矩也多。比如说节日这天,皇上要向朝中的臣子赐予夏衣。这个工作很仔细,所赐的衣服用轻薄的细葛为料,还要根据臣子的身材缝制,让他们穿着合身。
一方是皇上赐予臣子夏衣,另一方是地方官吏向皇上敬献夏衣。关于后者,史书未记,长于记事的杜甫却把它写进诗中。杜甫有《惜别行 送向卿进奉端午御衣之上都》,向卿其人名字不详,他制成了一件高级的夏衣,去上都(即京都长安)进奉给皇上,杜甫写诗给他送行。诗中写道:
“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向端午”
,云雾,比喻夏衣的轻柔,拜跪题封,是表示对皇上的敬重。
赛龙舟 不可或缺的活动
“两岸罗衣破晕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桡。”
唐代诗人张建封的《竞渡歌》,广为流传。古时候,赛龙舟十分热闹,前来观看的人非常多,就连久居闺房的妇人们也都跑出来观看。诗人寥寥数笔,就将澎湃的竞渡场面描写得如火如荼,高潮迭起。
谢谢您的分享转发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好东西一定要分享给好朋友!
每日会有精彩的内容为大家发布!
↓↓
点击
阅读原文
关注提早行使你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