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罗慧雯 谢煜楠 | 整理
空旷的400米跑道上只站着1支队伍,起跑、3次交接棒、冲过终点、预赛第一。美国队接力队员菲利斯表示:这简直不可思议。
这是发生在里约当地时间8月18日晚田径场上的一幕,几乎史无前例的一幕。里约奥运会女子4X100米预赛所有小组结束比赛之后,中国队以预赛第8晋级决赛。然而,美国队提出申诉,称在第二棒交接时受邻道巴西选手的干扰致其失误,最终巴西队被取消成绩,美国队获重赛资格。
美国重赛跑了41秒77,此前以42秒70位列预赛第八的中国队也因此被挤出决赛。中国队两次提出申诉均遭驳回。
这样的结果让人大跌眼镜。掉棒都能重赛,抢跑、摔跤、被撞出跑道、跑着被人往后拽的人呢?
根据《田径竞赛规则与裁判法解析(2014版)》中的解释:
运动员挤撞或阻挡别人从而妨碍其他运动员走或者跑时,如果挤撞和阻挡被认为是运动员非故意的行为,或者由其他方式引起的,裁判长认为运动员因此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他有权命令比赛重赛,或者允许受到影响的运动员(队)参加下一轮比赛。
依照规定,即便巴西严重干扰到美国队,结果也应为整个小组重赛或直接让美国队晋级。
这也不免让人回想起在里约奥运会此前的一些比赛中中国队疑似遭遇裁判判罚不公的情况。
“裁判偷走了我的梦想。”我国拳击运动员吕斌留下了这句无奈的话。
在男子拳击次蝇量级的赛场上,比赛结束时,场面占优的吕斌一度以为自己获胜而挥拳庆祝,但最终裁判判决对手获胜,吕斌“意外”落败。由于规则限制,中国队无法对结果提出申诉。
在央视记者的赛后采访中,一些观众和评论员也表达了对吕斌的支持
8月7日,女子重剑半决赛,在裁判吹哨暂停的情况下,对手击中中国运动员孙一文,却被判定有效。
8月8日,体操女团资格赛项目的比赛中,中国队的小花们完成分遭打压,裁判打分疑似“双标”。其中,2015年世锦赛高低杠冠军范忆琳在高低杠难度分高达6.9分,稳定而未有大失误的情况下,预赛第九无缘单项决赛。
8月11日,在举重男子77公斤级决赛中,来自哈萨克斯坦的选手尝试挺举214公斤时疑无相对静止却仍被裁判判有效,中国队吕小军屈居第二。
这一系列事件在国内社交网络上引发网友不满,掀起一波高涨的爱国情绪。其中不乏专业大V的发声,体操奥运冠军刘璇就在微博上怒斥裁判故意压分:“如果中国队水平都强大到需要这么来压分才能阻止我们争金夺银,是幸还是不幸?”呼吁裁判要竭力保持公正。
对于女子4X100接力美国重赛一事,国内媒体除陈述事实外,更多地从规则、以往案例及对对于判决持疑义者的采访,质疑仲裁判决,而自媒体的标题则出现不少“不公”、“荒唐”、“笑话”“奇葩”等带有较强情感色彩的词。
对于此前的一些判罚争议,不同类型的媒体报道关注点呈现出一定差异。
传统媒体的报道以评论为主。
8月10日晚,央视在其微信公众号发表《评论|打赢了对手却输给了裁判我们必须要个说法!》,一方面鼓励运动员和代表团要敢于维护公平、敢于申诉,一方面呼吁组委会各方要“杜绝场外因素破坏体育公平,别让体育精神蒙羞”。
。,呼吁完善公平竞赛环境。中青报文章指出,不公平的裁判在奥运比赛中难以绝对避免,民众不必认为这是裁判在故意为难中国代表队,建议网民要更多关注运动本质和奥运精神的回归,理性看待。
作为不少赛事信息的第一手来源,。
拳击选手吕斌比赛后不久,网友建立起来的热门话题#吕斌遭遇争议判罚#,阅读量轻松破千万。
对于里约奥运会上中国选手所遭遇的不公平判罚,英国报姐、回忆专业小马甲、豆瓣说和刘璇等知名大V或业内人士则率先发声,结合规则普及或专家评论等方式,和粉丝一起接力转发消息,持续发声力挺中国队员,要求组委会“彻查,还给运动员公道”。另一方面,知乎和贴吧等媒介则扮演着释疑者的角色,在事件发生后不久,一些用户便发出了提问,而其讨论多以规则解释、裁判判罚是否公平、经验分享等理性角度展开。
值得一提的是,
微信公号自媒体虽然在奥运进展上多以“喜”为主,涉及里约奥运判罚不公的代表观点并不多,、体操和举重等项目体育类公众号,这些公号发布判罚不公报道内容较为专业、集中和丰富。
自媒体“拳击与竞技”通过收集各方数据,就吕斌晋级关键一战进行还原,同时,还就现场裁判裁定依据规则、拳手状态进行分析。类似做法的还有“体操WIFI”、“击剑超人”等体育公众号。
门户网站方面,腾讯和网易的专家评论栏目尤为突出,采用评论报道专栏的形式和用户互动。
腾讯邀请到国际排联终身名誉主席、亚奥理事会终身名誉副主席魏纪中,网易则由资深媒体人严强分别探讨中国运动员如何应对奥运会裁判偏见,一时间吸引了不少网友的眼球。
对于女子4X100米赛场上仲裁的争议性判决,欧美媒体则相对较为“克制”,在感情色彩词中被提及较多的便是“难以置信(bizzare)”。
欧美媒体多是从美国队员的角度出发展开报道,包括其比赛前后的状态变化、思想起伏等,隐约透出队员不易、对胜利的渴望及美国队具备晋级绝对实力等信息。
BBC在一篇一句话消息报道的标题中也用了“争议”一词,但文中未对争议做更多报道。
,却在重赛后晋级》相对较全面。文中数次提及场上发生的这一切是“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极为罕见的”,对此庆祝及批评声兼有。
记者还向奥林匹克运动历史学家求证此前是否发生过类似的事(有人提到1908年伦敦奥运会上,一美国选手因阻挡英国选手犯规被取消资格,比赛被判重赛,另两位美国人拒绝参赛而使得金牌归属唯一参赛者的故事,不过两届情况完全不同),亦提及了田径史上发生的一些“神奇”事件以及美国队交接棒的硬伤。
但总体而言,外媒并未从规则的角度点名仲裁判决的争议点,对于被取消资格的中国队的申诉等亦鲜有提及。
而在此前,有关中国运动员里约奥运遭裁判“下黑手”的报道在国内持续发酵,在各大主流英文媒体上同样鲜见相关报道。
对于吕斌在拳击男子次蝇量级中疑遭裁判判罚不公一事,国外各大主流媒体并未过多发声。
美国科技博客Business Insider以《中国拳击手误认为获奥运会拳击比赛胜利,意识到错误后心碎不已(Chinese boxer mistakenly thinks he won an Olympic boxing match, has heartbreaking reaction when he realizes he's wrong)》为标题。
文章的态度中立而偏吕斌自身误判。文中更关注吕斌提前欢呼误解裁判的“乌龙”,“唯一的问题在于他实际上输了且直到对手更激动地欢呼才意识到这一点”,还放出了裁判判罚前后吕斌反应的两张对比图。
文中并未对于裁判的判罚是否合理公正、相关人士对此事件有何看法、拳击比赛相关规则等做过多的解释。
光从报道标题及内容措辞来看,事件的争议性被大大削弱。
关于该事件在主流英文媒体出现频率最高的几乎只剩这篇文章。
比赛重要级不够、选手知名度不高、新闻与自身受众接近性不高等原因或许也是该事件未能在主流英文媒体得以发酵的外部原因。
此外,若在Facebook等社交网络上搜索“Lv Bin(吕斌)”等相关关键词,凡是为吕斌“伸冤”的多是国人,而部分国外媒体或网友甚至带着看笑话的心态看待吕斌提前庆祝一事。
网友对于这场比赛的评论
而就体操赛场出现的“打分双重标准”现象,英文主流媒体更是几乎未有所提及,出现的更多的则是对于美国女队压倒性优势夺冠的报道。
到了Facebook和Twitter上,才有国外网友为范忆琳等人在资格赛被压分打抱不平。
网友在Facebook和Twitter上替中国体操女队范忆琳打抱不平
团体决赛范忆琳在高低杠项目上发挥出色,网友就此对于其未能跻身单项决赛感到惋惜、无语
那么对于自家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上遭裁判“下黑手”的事件,国外媒体又是如何报道的呢?
同样是奥运会拳击赛场,关于裁判判罚不公被提及最多的经典案例当属小罗伊琼斯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决赛当中在各方面均更胜韩国对手SI-HUN PARK一筹的情况下却被判2-3负。
对于此事,。
报道一开头即表态小罗伊琼斯是被“偷走”了金牌,他比对手的表现更为出色。文中还提及琼斯及其团队得知判罚结果之后的震惊、愤怒反应,并对琼斯一路走来如何不容易进行了详细描写。结尾还有这样一段话:
“奥运会是理想中体育精神的盛会。奥运会找不到比琼斯以及他的胜利更伟大的例子。”
可以看出,,其中不乏主观情感代入。
或许,20多年前的这篇报道与国外媒体对中国运动员在场上“遭遇裁判判罚不公”的报道可比性不强,且亦没有量化的数据分析作为支撑,但从有限的报道中我们也不难感受到外媒的“双重标准”。不过还有一个原因不能忽视,即各项目官方并未就这些事件作出明确答复。
中国队在国际赛场上“被黑”早已不是一两天的事了。同样的情况也不仅仅发生在中国队身上。
被裁判“巧妙”使用让人“吃哑巴亏”的规则,赛场上的隐性歧视,部分项目上话语权的缺失,和各国间利益的纠葛,都是造成运动员“被黑”现象的原因。
长久以来,中国队在国际赛场或因国别或因种族遭受隐性歧视。
中国运动员是否真的遭受了不公待遇?对于这个问题,恐怕谁都无法板上钉钉地得出一个非黑即白的结论。即便迅猛发展到如今的水平,中国仍然在某种程度上持有“通过比赛为自己、为国家正名”的心态。,使得该问题在这届奥运会上显得尤为突出,而对以往中国运动员遭遇不公事件的盘点,亦强化了“中国人受欺负”的印象。
或许绝大多数都是事实,但通过这些来坐实“被欺负”的逻辑,似乎仍有偏颇。“被黑”的事情,绝不仅是发生在中国队身上的事情,更或许,我们只是无意识地偏听了一方声音,,又会纷纷倒戈。
面对裁判判罚不公,强硬的态度是最基本的“礼貌”。
但同时,把失败原因归咎于规则或裁判并非理性之举:
新规出台后,我们是否进行了仔细研究并学会巧用规则,是否避开可能被“潜规则”的雷区而避免让裁判抓把柄,是否摸准规则的趋向而有针对性地备战,自身实力还存在哪些不足……这些都值得反思,想要玩好游戏,就必须深谙规矩与门道。
但同时,反思自身错误是一面,因“不公”而显得格外黯然的“奥林匹克精神”也是不争事实。倘若奥运会不再是运动员角逐与体育文化融合交流之地,反而放任竞技不公,给竞赛人为地增加壁垒,倡导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将沦为笑柄,被赋予最高竞技舞台地位的奥运会也再难言神圣。最普适的价值观被打破的后果,不是里约奥组委、国际田联或者某一个机构能承受的。
本届奥运会主火炬手德利马,当年在跑至雅典奥运会马拉松决赛最后6公里时,被围观群众推到人群中而最终遗憾摘铜,最后,德利马因“公平竞争和发扬奥林匹克精神的出色表现”而获得了顾拜旦奖章。
德利马十多天前亲手燃起熊熊奥运火焰,不该是他顾拜旦奖章的最后归宿。
参考资料:
1.评论丨打赢了对手却输给裁判我们必须要个说法!
http://news.cctv.com/2016/08/10/ARTIIY06BItEWZAub8b3n6Y4160810.shtml
2.体操压分背后的黑洞
http://sports.163.com/special/ticaoheidong/
新锐观点 前沿情报
泛传媒第一观察平台
原创出品 授权转载
合作、转载事宜请联系微信号yunlugong
微博 @刺猬公社